匆匆那年之初中记事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看电视,有时候家里的电视机很久都不开一次,到现在连有线电视都没开。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网上有个电视剧《匆匆那年》,记录了一群80后90年代末期的高中生活,我从搜狐上点开看了一段,第一集里三个熊孩子为了看球,拉闸断电不上晚自习的那段,这哪是电视剧?这不就是当年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干过的事儿嘛!当然,我们不是为了看球。事情很久远了,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但是这些故事,却很快的能够对号入座,并且找到自己的影子。

1994年,我们踏进初中门槛。当时,我们在一座新成立的初中上学,走读,正好赶上四年制。当时的学校在县城里一直流传着风气不正的口碑,因为一些小混混较多,学校的整体风气不是很好。晚上都上自习到九点,这帮混混们就从学校外墙用竹竿或者砖头去捅学校变压器上那个跌落式开关,三相电断掉一根后,半个楼就彻底没电了。当时,一断电,满楼都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这些事情我经历过,但是没有去做。后来学校为了加强治安,在学校门口设立了校警,也加强了对变压器这块的巡逻,逐渐有了改观。

昌邑市新村中学旧址(2003年拆除)
昌邑市新村中学旧址(2012年拆除)

我的所作所为,是另一件事儿,当时因为种种原因,跟班主任闹不对头,于是在班里搞了很多恶作剧,其中,拉电闸毁掉班级的照明电路,就是我的主谋。为了逼真,还把保险丝周围用打火机烧黑,造成了烧断的假象。半个教室就在黑乎乎中艰难的上着晚自习。那个时候,干了很多坏事,现在看看电视剧,总能在找到当时的影子。时隔这么多年,看到这一幕,我还能想起当年的我,桌子上搭着凳子,踩在上面翘着脚才能够着保险丝的样子。

当时,每个教室里有一组音箱,学校用来开会用,平常用不着。我对这些东西很有研究,想弄一个回家玩。恰好,发现某个教室的后门玻璃破了,于是开门进去,拿走了音箱里的喇叭,为了恶搞,还把班级里以为经常欺负我的同学的作业本塞了进去。然后装模作样的把音箱挂了回去。一段时间相安无事,后来开会露馅,打开一看,居然是某人作业本,某人也被叫去问话,不过现在话说回来,就算是他干的,也不可能傻乎乎的把自己的作业本塞进去啊。

说起玻璃破了的事儿,但是教室里“邪孩子”多,经常把后门甩的咣咣作响,玻璃破也是常事儿,玻璃坏了就让我去买,那时候小县城没几家玻璃店,一个同学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走三公里多,买上玻璃,拿着回来,路上一颠,我没坐稳,从车上颠了下来,为了保护玻璃,确切的说,是怕玻璃滑动割了手,硬生生的跪倒地上,蹭破了膝盖和裤子,好一顿心疼。

说起了破裤子,比破裤子还有更折腾的事儿,那时候跟林子同桌,他上课没事儿干玩蜡烛,融化的蜡油通过桌洞下面的缝,流了下来,低落到我的裤子上,从此,裤子作废——那玩意儿真的没法洗去,现在知道了可以用特别热的水洗,不过貌似也洗不干净的。与蜡烛一样让人无奈的,还有泡泡糖、口香糖,如果你不小心弄到头发上,恭喜,这片头发可以剪掉了。这事儿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了。

说起林子,跟他没少干坏事。一个同学的自行车气门芯被偷,林子说,我去给你弄个。跑到后面家属院,发现了一辆自行车,拔气门芯的功夫,院子里出来个人把他当场抓获,教训一番。几天后,这个人成了我们的政治老师,第一节课,林子就没敢抬头。现在想起来,你找来了气门芯又能怎么样,不照样没气儿?近10年后,再次提起这个老师的时候,才知道他竟然是我在当地电视台一个朋友的妈妈,原来小县城的圈子真的很小。

我在初中这几年,做了不少事儿,后来上了高中的时候,写过一本集子,里面记录了初中的一些事儿,已经不知道藏在了哪个角落,但是这些事情回忆起来,却津津乐道。就像当年zidone同学,一直没搞明白他到底是为啥,一年被校长抓了三次。

那天晚上,自习间隙,我俩坐在花坛边上聊天,他没事儿跑池子里去玩假山的石头,其实池子里也没水。校长过来了,问哪个班,放走了我,带走了他。我回去上自习,半个来小时,他回来了,当天晚上的几何老师问干嘛去了,他说有人叫他,不认识。老师问去哪儿了,他说对面三楼第一个门,老师一听,大吼一声:那是校长啊!这是他第几次被抓不记得了,反正那一年,新来的校长时间不长,就把他给记住了。

其实,前三年我确实做了很多“坏事”,我也做了很多好事,比如帮着班级的女同学修自行车,给同学的自行车链条上涂抹黄油润滑……这些故事,都明显的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第四年冲刺高中,我也和他们一样,曾努力过。一年后,我以重点线的分数,考上了一中,初中时代画上了一个句号。那一年,是1998年,小说《匆匆那年》的故事从这时开始记录……

那些环环相扣的故事啊,说起来总是能想到更多。索性下载了整个电视剧,准备慢慢观看。也许这部电视剧会让我想起那些往事,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青葱岁月。放荡不羁的态度,又玩世不恭,青春懵懂又含苞待放的爱情火花,是否都会和这部电视片里的一样,我很期待!

发一张初中的照片吧,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两年前,这里拆迁改造,房地产让这所学校另地选址,名字没有变,但是再也不是当年我们的那片天地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