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生活

记录生活点滴,讲述人生故事。

新能源车,真香!

新能源车问世已经至少十年了,绿色新能源车牌出现也五六年不止了。曾经,一直以为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直认为油车永远是时代的主流。随着这些年新能源车的层出不穷,特别是新概念车的陆续问世,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主流新能源车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如果你要问,这些年哪个新能源车卖的最火,答案只有一个:五菱宏光miniEV。这个号称2.88万元的新能源车,甫一诞生,就火遍了大街小巷,抢占了新能源车销量第一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年代步车,俗称老头乐的升级版——老头乐乐乐。

继续阅读

拉面的昌邑吃法

拉面不仅仅有兰州的,还有昌邑的,当然,昌邑的拉面也号称“兰州拉面”。

这几天在昌邑休假,到了饭点就在新村街上溜达,看到一家“红梅拉面”,感觉门头不是很正宗,也就没有进去,后来发现美团外卖还挺火爆,又扭头进去点了一碗。面很快端了上来,红红的汤,白白的面,飘着三四片牛肉和一撮香菜。第一口面吃到嘴里的时候,感觉不是常吃的兰州牛肉面的味道,也不是青海派兰州拉面的味道,面有些硬,汤有些咸,没有青海派那种浓郁的调和味道,也没有兰州牛肉面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然而,都说味蕾是有记忆的,瞬间让我想起了曾经在昌邑吃的那些拉面。

继续阅读

精神内耗和实质性内耗

前天,一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走红网络。一个“精神内耗”的词语也成了高频词汇。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精神内耗看起来简单,但是实质性内耗更为严重。略举例一二。

2020年的时候,我开了几条宽带。按理说,光路调通以后,家里装上分光器,对光猫进行数据下发,很快就可以完成一条宽带的安装,对于我这种同光路安装三条四条的人来说,装维小哥更简单。但是,装维小哥足足忙活了一个小时,因为他要做很多与装宽带无关的事情,比如:给光猫和盒子拍照,然后上传系统,需要给线路做标签,标签上写明装机地址和账号,然后拍照上传,还需要给客户测速,测试完了拍照上传等等,用小哥自己的话说,五分钟装宽带,十五分钟完善材料。

继续阅读

从昨天到今天

今天早晨,驱车去了小珠山,翻滚的乌云缝隙里,一缕金光洒向山体,远远望去闪亮着希冀的光芒。驱车前行,近到霞光照射的地方,雾霭中升腾起一抹彩虹。打开车窗,新鲜的空气透进来,车边不时有健身的人们经过,大汗淋漓中探寻生命的真谛。

回到办公室,离上班时间还早,泡上一壶茶,打开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又是七七,不止有事变,还有纪念。20年前的高考历历在目,20年的时光一去不返。配上了刚才山上拍下的那张照片。因为平常很少发朋友圈,所以短短时间就收获了众多留言,大家更多的是同感,原来我们都距离高考那么那么远了。 继续阅读

半边楼

惊闻位于包头市钢铁大街的“大包院”楼要拆,是在年后的跟老领导的一次聊天中。这座有着近70年岁月的苏式建筑,终于要说再见了。其实,从2014年开始,这座楼要拆、这块地要卖的传言就不绝于耳,但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还是有些惊愕,有些不舍。

继续阅读

又到西安回民街

跟同事到西安参加了一个会议,安排的满满当当。同事说没来过西安,我说那一定要挤出一点时间来,看看西安的景,吃一下西安的小吃,哪怕只是尝一口。下午会议主办方带我们去了蓝田看他们的养老地产,晚上在食堂吃工作餐,同事大叹美哉,我提醒他少吃点,一会儿回民街走一遭。

其实,我也是多年没来了。再次走进回民街的时候,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老店依然经营,那熟悉的声音依然萦绕。陌生的是,很多风格已经完全改变,很多与传统不相符的新小吃蜂拥而入,感觉像进了金沙滩啤酒城,又失去了他的特色,比如烤鱿鱼、小丸子之类。

边走边看,边走边尝,边走边聊。其实,西安真的是一座需要时间来品味的城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