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冶东方综合管廊研究院的副院长田富海可真够忙的,由中国中冶管廊研究院同多家子企业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界内的知名专家以及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设计及参建单位受邀参会。在会议上,专家们针对管廊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大讨论,可以说,这是一场交流会,更是一场讨论会,围绕这一新兴产业,百家争鸣,田富海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会上围绕信息化和管廊建设,进行了主题发言,赢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赞同。
小田,不简单。
名片上已经是管廊研究院的副院长了,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称呼他小田。工作十年的他,之前是公司总图室的技术骨干,除了日常总图设计外,他更多地从事了厂区三维电子沙盘、地下管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外延课题的研究。随着公司进军新兴产业转型,2016年初成立管廊研究院,他成了副院长,这些年研究的新课题,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借着西海岸新区《新黄岛》报社采访他的机会,记者有幸聆听了他对管廊产业、西海岸管廊如何发展等问题的阐述。
管廊,到底为何物?
从城市范畴来讲,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下料口、人员出入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从工业范畴来讲,中冶东方早在几十年前,就在冶金工厂里,建设地下空间,将能源介质管道、线缆甚至液压设备、控制系统排布在厂区周围和设备厂房地下,这些早期的管沟及隧道,也可以看做现代城市综合管廊的雏形。
近年来管廊为何这么热?
2015年,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全面启动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6综合管廊的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目标是开工建设2000公里,财政部、住建部在2015年确定第一批10个试点城市之后,又于2016年确定了第二批15个试点城市,在国家政策推动、城市管理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成为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效拉动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以期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打造全新的产业链提振经济增长。
立足于“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的战略定位下,中冶集团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家专业化综合管廊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担当起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突破者、创新者、引领者的重任。到目前为止,中冶集团参与建设的综合管廊工程已遍布全国25个省,2015年被住建部评价为:总里程第一,单项成绩第一。珠海横琴岛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也成为了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的标杆。
按照集团要求和中冶东方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冶东方也率先成立了管廊研究院,从事管廊技术的探索、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业务。早在今年5月份,中冶东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齐全的优势,在与多家强手竞争的情况下,一举中标包头市新都市区综合管廊项目设计合同。目前,管廊院已经同多个城市的城建部门就综合管廊业务有了初步接洽,正在就项目实施步步跟进。
西海岸新区管廊如何发展
作为落户西海岸新区的中冶东方人,小田他们对新区的管廊建设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从专业角度向城建、规划部门提交了自己的技术观点。7月中旬,青岛正式入选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未来三年,青岛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资金支持,全面推动我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早在五年前,青岛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下管廊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运行54公里(在红岛高新区)。西海岸新区作为“再造一个新青岛”的主战场,基本建设如火如荼,近30公里的管廊建设也在规划中。小田认为,从规划上来讲,管廊如果仅仅是片区试点,形不成规模,不仅不能发挥自身作用,反而提高了运营成本,没有实际意义。西海岸的管廊应该先建主线,再分支线,初期形成“两横一纵”的格局,即在滨海大道、长江路沿线(两横)和江山路沿线(一纵)布设主线,连通各大功能区,通过支线引入。这是目前相对较好施工的,也是对推动城市管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后期,打通香江路,连通江山路主干线,形成“三横一纵”结构,开发区的主要干线基本就能够满足国家“十三五”规划需求。
但是从目前来说,实现第一步需要尽快立项并实施,因为西海岸地铁建设正在进行,如果管廊能够和地铁同步建设,是一箭双雕的好事,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二次建设可能会因为地铁建成而无法实施,留下遗憾。地下资源是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要对地下资源有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在新城区建设管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宜早不宜迟地展开。随着新城区主干完成后,逐步向老城区渗透。老城区目前地下管网复杂,受历史条件影响,很多地方图纸无法找全,甚至图纸和实际相差甚远,要把老城区纵横地下的管网摸清楚,需要借助于中冶东方的设计优势,对西海岸新区地下管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把脉、汇总,编制出详细的地下“脉络”图之后,并将之归总于中冶东方开发的GIS平台上统一管理,方能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新区综合管廊建设。
听着小田对新区记者侃侃而谈。管廊,这个新兴的产业,对小田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真心期待着家门口的管廊建设的时候,我们能够参与进去,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